日阅日读(12)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妞的阅读越来越独立了,几乎要求着给她读书,人家才勉强答应,算是给我一个面子。 昨晚给妞读的是《希腊神话》。 前一段在图书馆借了几本图画版本的希腊童话,没想到妞一看就欲罢不能,非常有兴趣,反复阅读,对那些诸神的掌故已经是娓娓道来,很快把这个系列的书差不多都读完了。前天又另外借了文字版的《希腊神话》,想着和图画版的是个补充,借着给妞读的机会我也顺便学习一下。 罗尔德.达尔的书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妞的阅读越来越独立了,几乎要求着给她读书,人家才勉强答应,算是给我一个面子。 昨晚给妞读的是《希腊神话》。 前一段在图书馆借了几本图画版本的希腊童话,没想到妞一看就欲罢不能,非常有兴趣,反复阅读,对那些诸神的掌故已经是娓娓道来,很快把这个系列的书差不多都读完了。前天又另外借了文字版的《希腊神话》,想着和图画版的是个补充,借着给妞读的机会我也顺便学习一下。 罗尔德.达尔的书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7.9 星期一 晴7月1号散学典礼,暑假正式开始了。 中断了一段时间的phonics也重新续上,每天大概一小时左右,进度到了第二册的元音组合了。刚才在当当上订了机灵狗的2和3级,配合练习使用。Phonics必须多读多练,才有效果。这两天还要到图书馆借书,暑期的一个重点就是学习phonics以及多作阅读,假期的时间比较充分,妞除了钢琴之外妞没有任何的兴趣班,希望英文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6.14 周四 晴 六一露营圆满结束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黑妞回来的当晚就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还去露营?”小妞还上瘾了。 上周五妞又考试了,是期中考试后的又一次月考。昨日爸爸问她成绩如何,小妞说很烂,只考了一个100分。其实还不错了,数学100分,语文98分,英语98.5,就是比期中考试的稍差些。没多说什么,鼓励为主。妞的学习总的感觉比较轻松,才一年级,不用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5.5.18 星期五 阵雨 又到周末,时间过得真快,这个星期忙忙叨叨的,又没有及时记日记。 上周一在家举行了钢琴演奏会,来了十个孩子,加上妞共十一个,家长孩子坐了满满一屋。因为是第二次举行了,吸取了第一次演奏会的经验,这次要正规也有序的多,家长老师都挺满意的。妞演奏的曲子是《康定情歌》,第一个出场,表现的很镇定,一点儿没出错,挺好。 这周开始忙着准备六一去南澳露营的事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最近和黑妞在一起学习英语拼读,选了一套super phonics的教材,每天抽时间学习几个字母的拼读,进展还比较顺利。我也跟着一起练练,才发现自己的发音很多都是不对的,妞可以当我的老师了,孩子的语感还是好很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才读了几篇,因为晚上睡觉前妞都沉浸于自己阅读的氛围中不理其它,我也不忍心打扰。看看差不多到时间了,赶紧叫她一起读两本配合phonics学习的小册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4.17 周一 阴,雨 上周五朋友利过生日,几个朋友约着去了海边住了一晚。抛开家事琐事工作事,五个中年女人开怀畅谈,尽情八卦,好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说好了下次到我的生日,大家再聚聚。 最近在爸妈网上泡的时间比较多,刚才有看见一个妈妈发帖,女儿才五岁多,就已经读到新概念第二册了。真是牛娃啊,不佩服都不行呢!看来妞的体验英语要加快速度了。妞倒不是磨蹭,只是我有意放慢了速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一 一转眼,亲子阅读的时光已经陪伴我们六七年之久了。回想当年,搂着那个牙牙学语还不会走路的丫头,开始亲近书籍,各种各样的书,厚的、薄的,大的、小的,彩色的、黑白的…..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本一本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书里有童话,有故事,有探险,有梦想,有快乐,有开心,有爱的教育、有能力的培养,有诸多的诸多…….有妈妈读书的孩子是幸运的,为孩子读书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孩子就这样在琅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3.5 周一 阴 周日送黑妞到画院学画画,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还了两本书又借了另外的两本。在查书目的时候,看到有一本2级的《Mice are Nice》,讲的是一个有趣的关于小宠物的故事。妞学校的英语教材正在学的一章恰好就是“My Pets”,正好拿来配合阅读。果不其然,妞的确饶有兴趣,看到封面就对我说,妈妈,快看,This is hamster,小仓鼠耶!h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3.1 周四 阴 一年级的下学期,感觉作业似乎多了一些。上学期基本上一个小时都做完了,最近连续几天都超过了一个小时,可能老师开始加码了,负担也要慢慢加重了。 昨天晚上的时间还算充裕,躺到床上,黑妞忽然对我说,妈妈,你以后就负责给我讲英文故事吧,我自己读中文的故事。看来妞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越来越有自信了,开始要一点点地“摆脱”妈妈了。 昨天晚上先让黑妞自己朗读了一本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2.28 周二 雨 冷 今天依然是冷,比昨天的气温还要低,只有7度,春天里的冬天了。 昨天晚上学琴,九点半结束,洗漱完毕,上床都有十点了。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读中文书了,只读了一本英文的绘本《Rosie and Tortoise》,妞还比较有兴趣。我对自己的朗读还是没有信心,估计多练几遍,效果会更好一些。还好,妞并没有太大的异议,跟着我一起将故事读完。按照事先的“备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2012.2.27 周一 阴天 冷又是新的一周,这是开学后的第三周了,一切正常。昨天带妞去看了电影《神秘岛》,妞说很好看,虽然是英语对白,妞仍然很喜欢。可能是孩子都喜欢探险的故事吧,看来可以把凡尔纳的小说读给她听了,等《爱的教育》看完吧。《爱的教育》真不错,通过一个个的短篇,讲述孩子在学校和家庭发生的故事,让孩子感受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引导孩子怎样对待穷人,怎样对待父母,如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一 黑妞的好朋友送给黑妞一本笑话书,我还没来得及给她讲,看她很有兴趣的样子。带她去山姆店,坐在车后面的她喋喋不休:“妈妈,我给你讲一个笑话吧。”一个个可笑或不可笑的笑话开始鱼贯入耳,并伴随着黑妞自己颇有节奏的咯咯傻笑。偶一回头,看到捧着笑话书十分投入的黑妞,心中忽地一惊:嘿,我家黑妞会认字了?认这么“多”字了?可以自己“读”书了? 可以读笑话的黑妞时有六岁两个月。 1、这本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一) 最近和黑妞一起在读《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买来我先读过一遍,被很多父母追捧的这本书,当然也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我不确定黑妞是不是喜欢它,因为基本上都是文字,不知道她能否接受。 在略有忐忑中开始了这一次的阅读之旅。 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好,黑妞很喜欢,很投入。 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了,每一次新书的到来,都能让他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还是按照那个原则,关于书的推荐,只说熟悉的,只说自己有深刻感受的。 说起和这本书的缘分,应该始于十九年前,当时我和老公在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里开始了养育女儿的忙碌生活。有同事推荐了这本书,只记得是日本人写的,并照本宣科进行育儿。还记得当时用温度计给女儿量洗澡水的温度,书上要求是38度左右,我俩十分认真地照办,拿着温度计辛苦工作的模样被同楼的一位快嘴邻居看到,她像看到稀罕物似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蓝袋鼠举行礼物书推荐活动,认真想了想,只能从自己读过的熟悉的童书说起。这套“噼里啪啦”丛书是我认识图画书的起源,从这套书我才知道了童书可以这样写这样画,可以这样好玩,可以这样有趣,可以给孩子们带来这样多的快乐。非常感谢那位叫佐佐木洋子的日本人,谢谢她编绘了这样一套好看好玩的童书。 【礼物书推荐】 噼里啪啦丛书总定价:89.6元全七册,包括:我要拉巴巴 我去刷牙我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猜一猜,当黑妞遇上了小威,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一 前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东方娃娃》杂志社正在办理刊物征订。虽说我们早已订过了,可看到旁边摆着的一些图画书,我牵着黑妞还是身不由己地走了过去。只见黑妞瞅了一下书摊,然后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其中一本,不容置疑地对我说:“妈妈,给我买这本书。”——《小威向前冲》就这样被黑妞收入囊中。 这就是一诺千金仅介绍的那个小威嘛!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我家黑妞一直以来都带着一颗“妈妈心”去上幼儿园。这颗“妈妈心”,自然是源自于台湾花婆婆方素珍的那本书——《妈妈心,妈妈树》。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鼠友斗斗妈的一片文章里,感觉不错,就赶紧收了过来。 还记得和黑妞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时,封面上那个粉嫩嫩、胖乎乎的小女孩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你看她歪着小脑袋,竖起小手指,面含着微笑,似乎正在表达着什么?哦,你是在告诉我们你有一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一 这是一个孩子带给大人的感动,一个阳光、温馨也略带一丝感伤的故事。 那个看起来很快乐的女孩叫小恩,她正和奶奶在花园里忙碌着。辛勤耕耘的田地里果实累累:黄灿灿的向日葵迎日高举;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碧绿绿的莴苣花繁叶茂;团团簇簇的野花儿迎风摇曳……蓝天上白云舒卷,田野里花果飘香,小恩和奶奶从果园里满载而归了。掩映在葱葱绿色中的那幢乡村屋舍,就是小恩的家。这里有小恩亲爱的奶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一 快三岁的时候,黑妞确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理想:长大当个宇航员。至今亦有些时日了,小丫头依然在坚持这一梦想。。 黑妞的宏大志向起源于一本绘画书:《村姑露蒂好幻想》。 让我们看看这本并不起眼的小册子——来自《东方娃娃》2007年的一期绘本版。封面上那个叫露蒂的村姑脚踩牛背,身着红袍,头戴金冠,样子显得滑稽可笑;那头黑白花纹的老牛并无惯有的四平八稳,而是四蹄跃起,似在飞奔,
-文章曾发布于蓝袋鼠- 一 在山姆店看到这本《铁丝网上的小花》,觉得喜欢就买下了。 这本书不是童话,而像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翻开来看,一幅幅画面朴素写实,就像是电影蒙太奇的一幅幅定格,生动而逼真。作者为我们铺开的是三十年代德国的一个街道狭窄、墙体斑驳的古朴小镇。那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安谧:街道上人声鼎沸,车马喧嚣;士兵荷枪实弹,人群挥旗高呼。记忆中曾经储存的许多二战时期的电影画面和情节,不禁在思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