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国际影响,经济滞缓;主动请辞,再入国企
进入2001年,香港需要应对的挑战又接踵而至。受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收缩以及2001年“9·11”事件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刚有起色的香港的经济再度下滑。公司裁员,企业减薪,超市关闭,航空公司闹工潮,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10%急挫至2001年的0.1%。香港人忧心匆匆,不知前路何方?
此时的我内心已彷徨许久。客户部的工作是一如既往,我却感到自己的激情在一点点地消失。公司的规模日趋扩大,销售和利润也在同比增长,老板自然是踌铸满志,意气风发,只是未见对员工有所体恤和激励,与当初大家的齐心协力相比,已是人心浮动。2001年夏季,公司对总参有一批中标的设备,那是一个大单,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为了提高效率,决定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用户集中到深圳东部海滨的小梅沙酒店培训,客户部主要负责此项任务,其它相关部门协助。在各部门开协调会议的时候我向老板提了一个建议:是否让具体负责培训的工程师也住在酒店,因为从市内到小梅沙很远,每天往返太辛苦,也不利于工作。老板当时脸色一沉,未置可否。虽未明言,显然拒绝。做老板的当然要计算成本,节约房钱。可是后来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很多用户由于首次使用此类设备,倍感吃力,不少人利用晚上的时间主动加班学习,却无人辅导,培训的工程师都按老板的命令全部下班回到市内了。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为了满足客户夜以继日的学习热情,几个工程师后来也全部住进了小梅沙酒店,与客户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户,完成培训任务。这间房钱到底还是没有省去。
曾有一件事情,我至今无法释怀。平日出差都是由办公室负责订票,回来一般也是由当地办事处或代理商代办,我印象中从来都有购买保险。但有一次和老板去成都出差,我们自己在所住酒店购买的返程机票,服务人员问:“要不要买保险?”我想买保险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知老板回答:“不要。”真是让我大跌眼镜。经常在外出差的人哪有不买保险?凡事就怕万一。我一直都很钦佩老板当年作为总工时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专业性和预见性,可能是自立门户变换角色以后而必须斤斤计较了。我当然是赞成开源节流,但不可过分。这种事情在心中积累多了,日渐郁闷。想当年放弃去学校的机会追随而来,我在怀疑自己是否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与不断扩大的公司规模不相适应的还有公司的管理。老板是技术出身,管理不是擅长,所有的重要的拍板都要通过老板的太太,她虽未有管理的职务,却随时将公司中层以上开会所形成的决议予以否决,让员工无所适从。她否决的办法很直接,她是公司财务,相关人员去财务借钱时候她是一毛不拔,这样有关需要花钱的决议和计划自然就泡汤了。老板太太精明能干,却心胸嫌窄,疑虑重重。她自以为是的很多干预给公司管理带来混乱,也给不少员工的心理投下阴影。我当时还兼任代理商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因为给代理商发货的先后、催要货款等问题经常需要与老板娘直接交涉,几年下来,也时有受伤的感觉。
自2001年开始,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香港在引进内地企业上市的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平台作用,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金融机构、专业人才集聚香港,推动金融创新,促进了当地金融业的发展,巩固和提升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扩大了香港证券市场的规模,对滞缓的香港经济也是一支推动力量。在最初赴港上市的企业中有一家公司让我特别关注,那就是2001年2月在香港创业版上市的金蝶国际。这是一家93年成立于深圳的公司,专注财务软件的开发和销售。在95左右金蝶财务和我最初供职的公司均位属深圳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前筹,该公司老板徐少春和我原公司的老板曾共赴北京接受嘉奖。金蝶公司97年开始进行资本运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并最终成功将公司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而97年左右,我所在的公司却人心向背,分崩离析。从最初的同一起跑线到如今的两重天,正可谓事在人为。
2002年初我决定辞职,促使我最后下决心离开公司的还是自己身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期伏案和劳累,我的颈椎和背痛日渐加剧,最初是偶有所犯,休息一下即可恢复,所以并未在意。后来有一次犯病,持续了半个月未见好转,从此疼痛附身,挥之不去。时重时轻,深受困扰。年后第一天上班,公司部门中层开会,制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和任务,看着工作笔记上罗列的条条项目,我感到自己已是力不可支了。会议结束后立即向老板申请辞职,老板很是惊讶,而我去意已决,不再留恋了。
曾几何时,我工作的客户部是公司最有凝聚力的一个团队,大家总是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轻松愉快,笑声不断。我是一个追求理想化的人,既使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也希望能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爱,尽量在部门内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能精神愉悦,应对工作。每天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是一天之中最开心的时侯。部门员工多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我喜欢和他们围坐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天南海北地一通神聊,感受着他们的朝气和活力,享受着繁忙工作中难得的轻松。无奈生活总在变化,公司不是铁打的营盘,员工却象流水的兵。除我以外,与老板一起创业的几个工程师也相继离去。每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心中的理想。
接下来在家休息、看病。背部的疼痛已延续到一侧的胳膊,严重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专程去广州去看病,拍了片子又不是颈椎的问题,估计属于疑难杂症一类。医生开了一些活络精血的药,说是注意不要劳累。当下无所事事,只是读书看报、听听音乐,锻炼身体。如此修养生息,几个月后疼痛的症状逐渐减轻了。
身体稍好,似乎已没有理由呆在家里。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应聘到一家国营公司负责技术部工作。巧的是这家公司就在我休息的几个月当中购买了原来公司的设备,如此这般我的角色已经转换:由原来一切服务用户的客户部经理成为了需要他们服务于我的客户。我一个电话打给原来的同事:“我现在可是你们的上帝,你们要小心伺候。”同事那边大笑,我也开始进入了我的新的工作,而时间已是2002年的九月了。
(待续)
相关文章:
1、香港的十年,我的十年(一)——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回眸
2、香港的十年,我的十年(二)——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回眸